重提外资,中国在考虑什么?


今年的三中全会,很多人提到会后公报频繁提到“安全”一词,认为这是政府把发展重点从经济建设转向国家安全的标志。事实上,“改革”和“开放”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安全”。另外,公报中出现了一个久违的词——“外资”。第十八、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都没有提到外资。外资重新被鲜明地提出相信是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讯号。

事实上,过去一年,中央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新吸引外资的举措。 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资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要从多个角度提升外资在中国的便利化程度和外资对于在中国投资的信心。 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论坛上,政府也宣布会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所有的行业都对外资敞开大门(之前在出版物、中药等领域还有明显限制) 。从方便外商入境的角度,外交部在去年11月宣布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实施免签入境,对其他签证申请、过境签证等规定也转向更为宽松。由此可见,三中全会重提外资绝不是空穴来风。在当前经济增长疲软、民间投资低迷的背景下,留住外资、吸引外资的重要性明显上升。

外资在中国过去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于开放初期的中国来说,外资代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外资在华投资,也会把建厂、生产、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都带到中国。而对外资来说,中国不仅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中央和地方政府当时也敞开国门,提供税收优惠,吸引外资流入。最初流入的外资是制造业,逐步扩展到食品、饮料、家电、汽车等消费品行业。中国一度长期居于环球最大的接受外国直接投资(FDI)前位。

2000年之前,中国的外商投资规模年平均增速超过20%。 2000年到2010年,这一速度放缓到了年均10%左右,但是考虑到基数效应,10%依然是很快的增长。 2010年之后,外商投资增速放缓到个位数。而到2023年,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出现了1525亿美元的净流出,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相比2022年也下降8%。

事实上,外资撤离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开始。只不过2023年的负增长幅度很大,才开始受到关注。疫情之前,外资转移更多是出于成本考虑——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全球产业链开始向更加低廉的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转移;疫情之后,外资流出加速,而这一轮外资转移更多是由于地缘政治和产业链安全等战略性因素的考量。

出于成本考虑的外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这部分撤走的外资一般属于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外移在一定程度也能加速中国的产业升级。不过,中国也不会希望看到制造业过快地外流,因为产业链环环相扣,中国还是希望能保留完备的供应链,低端制造业过快的转移也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出于战略性考虑的产业链转移源于疫情期间很多西方国家的反思。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关键部分产业链甚至要回流本国。此外,中美摩擦下,美国限制涉华投资,一些外资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也会部分撤离。这部分的外资撤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相对更大。

为什么中国政府会重提外资?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而外资在拉动经济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2022年外企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3%。外企还贡献了1/6的税收,解决了10%的城镇就业人口,同时外企雇员的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换言之,这部分人口对消费的拉动也相对较强。

此外,中国的产业链升级也离不开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带动行业竞争,中国的电动车企业也是因为有特斯拉这条“鲶鱼”才能在自动驾驶、续航能力、智能化等领域不断突破。

同时,我们也相信,中国对外资来说还是有吸引的。虽然成本优势减退,但是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成熟、反应最迅速的产业链,也有大量高质素的劳动力。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非常残酷,外资不仅要与国内对手比并研发、质量,也要保证速度。但是中国的市场也很有活力,尖端产业比大部分海外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经济减速和地缘政治依然会左右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布局,但当中国政府拿出十分的诚意和努力吸引外资的时候,相信更有机会出现积极变化。


免责声明

这份文件是基于管理预测及反映当时的情况和我们在截至这个日期的看法,所有这些资讯都随时有所变化。在编制这份文件时,我们依赖和假设了所有可以从公共来源获得的资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没有进行独立的验证。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见或估计全是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截至这个日期的判断,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资基金涉及风险。过往表现不可作为日后表现的基准。阁下有机会损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资,阁下不应单靠此宣传资料而作出投资决定。每个基金可能有不同的基础投资,并面临许多不同的风险,建议阁下投资前请参阅基金说明书,了解风险因素等资料。阁下如有疑问,谨请与阁下的财务顾问联络及咨询专业意见。此文件由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刊发及并未经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核。

本资料提及任何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目标价格及未来表现预测并不获确保能达至的。投资组合内的现有投资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所讨论的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 有关本文所述特定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任何提述戓推论并不构成购买, 出售戓持有该行业的证券或该公司证券的建议。请注意任何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未来表现预测将随时变改并且仅在本资料发布之日为最新的。目标价格只作为所设定目标及并不能视为保证或确认本资料提及的行业的投资、资产或资产类别将来可达至的结果。

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差异,概以英文版本为准。

悄悄领先的中国公司


巴黎奥运会拉开帷幕,香港奥运健儿在击剑项目大展拳脚,已经迅速斩获两面金牌。港队巴黎凯旋之后,三年前由张家朗东京奥运夺冠掀起的剑击热潮会更上一层楼。

剑击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一项非常古老的项目。深入去了解剑击的历史,会发现剑击也是东道主法国在奥运会历史上获得奖牌最多的项目,是少数几个在国际比赛中官方裁判语言是法语的项目之一。

另外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在当代剑击奖牌榜上都占有不小席位。虽然相比起欧洲国家,中国无论在历史文化、人才储备、基础培训的普及率等方面应该都不占优势,但单从奥运会的成绩来看,中国运动员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1银1铜,2004年雅典获3银,2008年北京获1金1银,2012年伦敦获2金1铜,2016年里约获1银1铜,2020年东京亦斩获1金。在世界前100名男女剑手榜中,中国在重剑、花剑和配剑三个项目共有29名剑手上榜,以同样计算法国有52位。这应该算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成绩。

如果进一步研究,会发现剑击是1955年才正式引入中国。一个转折性的事件是1984年女剑手栾菊杰在洛杉矶奥运夺金。之后,剑击在国内逐渐小范围地流行起来。为了培养更好的剑手,中国剑击队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例如聘用欧洲教练等。而且,相比起田径和游泳等运动靠专业体校输送运动员的方式,剑击主要是靠俱乐部培养具有潜力的选手,优秀的剑手参与比赛后有机会被选进国家队。同时,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的出色成绩也激发了更多小朋友愿意参与和持续学习这项运动,回过头来为中国剑击培养了更多储备人才。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其实也有一些行业,外人不会知道中国在其中的领先地位,这些行业和公司如同中国剑击一样,在过去十几二十年悄悄崛起,悄悄占据了全球龙头的位置。

例如,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往往普通大众只看到知名手机品牌的竞争,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手机零部件的竞争。话筒和喇叭是手机必不可少的组件,在手机微型话筒和扬声器领域,中国公司几乎占据垄断地位,而且该行业极具竞争力的公司不止一家。其中一家位于江苏的公司,崛起相对较早,依靠先进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打开了全球市场,全球每3台手机中就有1台搭载了他们的产品。另一家后起之秀,不仅在手机微型喇叭和话筒方面奋起直追,而且大力研发开拓穿戴式智能设备,据统计目前它们的声学零部件已经占据全球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70%的市场份额。

再例如,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广为人知,但是较少人知道,在车载镜头领域,中国公司也颇具竞争力。我们关注的一个投资案例是一家成立于80年代的光学产品制造商。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进入了手机镜头、车载镜头、AR、VR等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车载镜头供应商,它的市占率超过30%。它的竞争对手是一家成立于本世纪初的镜头模组生产商,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它也已经成为行业龙头。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镜头以外,随着产业格局的改变,这家公司也加大了在车载镜头领域的布局。目前各大电动车企业都在密锣紧鼓地开发自动驾驶,而在自动驾驶中,车载摄像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主打智能驾驶的新车至少配备5颗摄像头,蔚来、理想、小鹏等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系统甚至需要配备10颗以上摄像头。在这样的背景下,车载镜头的需求前景预计会提升。

这些公司看似位于不同行业,但可以总体归类为消费电子。中国过去几十年快速的城市化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推动了对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进而支撑了产业的快速成长。同时,企业为了赢得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也愿意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导致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更多元、更新换代更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也更具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消费电子,中国在其他很多先进制造领域都已经迎头赶上,例如大家熟悉的“新三样”、半导体、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出口格局也可以见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提升的地位:过去十年,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一路走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大幅跃升。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强调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这些靠技术、研发和消费驱动的行业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

这份文件是基于管理预测及反映当时的情况和我们在截至这个日期的看法,所有这些资讯都随时有所变化。在编制这份文件时,我们依赖和假设了所有可以从公共来源获得的资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没有进行独立的验证。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见或估计全是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截至这个日期的判断,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资基金涉及风险。过往表现不可作为日后表现的基准。阁下有机会损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资,阁下不应单靠此宣传资料而作出投资决定。每个基金可能有不同的基础投资,并面临许多不同的风险,建议阁下投资前请参阅基金说明书,了解风险因素等资料。阁下如有疑问,谨请与阁下的财务顾问联络及咨询专业意见。此文件由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刊发及并未经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核。

本资料提及任何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目标价格及未来表现预测并不获确保能达至的。投资组合内的现有投资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所讨论的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 有关本文所述特定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任何提述戓推论并不构成购买, 出售戓持有该行业的证券或该公司证券的建议。请注意任何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未来表现预测将随时变改并且仅在本资料发布之日为最新的。目标价格只作为所设定目标及并不能视为保证或确认本资料提及的行业的投资、资产或资产类别将来可达至的结果。

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差异,概以英文版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