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会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吗?


1月中旬,中国爆发了自非典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一时之间,全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在农历春节前后长达三周的时间里,工厂停工,交通运输停滞,商店和餐馆都被迫关门,股市更是经历了一天重挫逾8%的噩梦,录得自1997年3月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然而,在一片萧瑟中,有一种经济模式突破重围,短期内甚至有可能成为下行大市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那就是大家所说的“宅经济”。

“宅经济”是什么?

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中国政府将“隔离”政策推行到了极致。之前需要通勤,至少是要出门才能完成的活动,全都转移到了家中。随着人们出门次数的减少,“宅经济”市场迅速扩大,电商、外卖、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软件和游戏等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疫情结束之后,以不出门为驱动力的“宅经济”能维持多久呢?

“宅经济”利好的行业

中国的电商巨头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纷纷布局他们的生鲜板块。在疫情影响下,主打净菜配送到家的电商迎来了丰收。1月24日到2月2日,京东生鲜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15%[1]。但是,订单量暴涨的背后是对电商运营、配货和配送能力的极大考验。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鲜配送品牌盒马就因人手短缺,无法满足大量的配送需求。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武汉,为了能买到每天盒马新上架的蔬菜,很多人都是熬夜守在手机旁边抢为数不多的配送名额。哪怕是午夜新出的配送额,往往也在一分钟内就被全部抢光。在北京,盒马雇用了因疫情而停业的连锁餐厅服务员,让他们帮忙做打包、运营的工作。但劳动力缺口依然很大。

民以食为天。除了电商的生鲜配送之外,送餐行业也需求渐涨。在香港,为了减少病毒人际传播的风险,人们都选择在家就餐代替外食。数据显示,1月香港一主要外送平台订单量环比增长60%[2]。2月初,随着中国内地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平台的增长速度更是愈发加快。

除了吃以外,大量宅在家中的人口也给许多行业带来了商机,其中游戏行业或是最大赢家之一。据报道,腾讯旗下的一个手机游戏在1月最后一周打破了游戏上线以来每日平均用户量记录。在春节期间,这个日均用户量六千万到七千万人的游戏,单日活跃用户量突破一亿大关[3]

此外,受疫情影响,教育部通知各省市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这直接导致全中国2.76亿学生都只能开启线上学习模式。许多线下的课辅机构一、二月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而在线教育却在这个特殊时期迎来了行业的突破口。原本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做推广的线上补习班利用政策便利省去了推广费用不说,用户量还迅速增长。

疫情过后,“宅经济”是否能长远发展?

随着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数目呈下降趋势,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宅经济受益行业要如何才能锁定优势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顾虑。

就在线教育来说,疫情的爆发在短期内极大改变了K12课外辅导教育的行业生态。但是,在线教育用户量井喷式爆发的同时,线上学习的模式也存在不少争议。有报道称家长担忧过度使用电子屏幕会导致青少年近视率上涨,也有人质疑在线教育的质量和传统线下教育仍有差距。虽然经过这次“被迫尝试”之后,在线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仍需突破很多瓶颈。

2月上旬,春节假期结束,几亿人开始在家办公,对视频会议等协同办公软件的需求量大增。办公软件在所有应用程序中的下载量名列前茅。这对于中国的SaaS(软件即服务)行业来说是个机遇。中国的SaaS市场规模和欧美相比还相对较小。虽然现在大部分办公软件都是免费的,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未来也有机会可以获得盈利。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原理叫做21天效应。就是说当一个人重复一个动作或想法21天,这个动作就会成为他/她的习惯。如果21天效应也适用于行业发展的话,那“宅经济”刚好站在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上。没有人知道“宅经济”中的各个行业是否都能笑到最后。但是中国古话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那些办公软件或者生鲜电商来说,这次疫情至少称得上是他们开启他们未来征程的一把钥匙。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资料来源:京东,截至2020年2月

[2] 资料来源:南华早报,截至2020年2月

[3] 资料来源:南华早报,截至2020年2月

免责声明

这份文件是基于管理预测及反映当时的情况和我们在截至这个日期的看法,所有这些信息都随时有所变化。在编制这份文件时,我们依赖和假设了所有可以从公共来源获得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没有进行独立的验证。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见或估计全是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截至这个日期的判断,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资基金涉及风险。阁下有机会损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资。不应单靠此宣传资料而作出投资决定,建议阁下投资前请参阅基金说明书,了解风险因素等资料。过往表现不可作为日后表现的基准。阁下如有疑问,谨请与阁下的财务顾问联络及咨询专业意见。此文件由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刊发及并未经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核。

本资料提及任何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目标价格及未来表现预测并不获确保能达至的。投资组合内的现有投资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所讨论的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 有关本文所述特定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任何提述戓推论并不构成购买, 出售戓持有该行业的证券或该公司证券的建议。请注意任何行业、证券或证券类别的未来表现预测将随时变改及截至本介绍的日期。目标价格只作为所设定目标及并不能视为保证或确认本资料提及的行业的投资、资产或资产类别将来可达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