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趨勢:環球通脹新常態


大部分投資者都只注重短期因素,而忽略了長期趨勢的重要性。但其實如了解長期的經濟變化,對選股和資產分配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80年代,最重要的兩個結構性改變為前聯儲局主席Volcker大幅加息至18%和把新興市場的生產力帶進環球巿場,這兩者導致通脹壓力下跌,利率長期走低,資產價格飛漲。如果從80年代中開始,投資者持之以恒地持有長債、股票和房產,便能輕鬆地獲得不錯的回報。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又如何?投資者可能要有心理準備:低通脹時代已經過去。雖然估計不會回到上世紀70年代末,通脹在10%水平以上徘徊的情況,但維持在過往2%的水平基本也是機會渺茫,暫時看到三個原因。

第一,環球人口撫養比率已經進入了拐點。此比率在過去半個世紀左右不斷下跌,代表受養人口(15歲以下和65歲以上)相比在職年齡人口不斷減少。受養人口可以看成為需求方,在職人口可以看成為供給方,當供加求減時,價格便難以上升。這部分解釋了為何在過去30多年,通脹相對容易受控。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研究,撫養比率從10年前已經開始停止了下跌趨勢,進入了平穩期。從2027年起,世界人口撫養比率更會開始進入上升軌道。而高收入國家和中國,上升走勢更早於2008年環球金融風暴之後便已經出現。

在環球貿易層面,公司目前仍可以通過把供應鏈從中國向東南亞國家遷移來控制成本,但控制成本的難度應該也會越來越高。歐美國家本國的服務行業應更早便察覺到了人手短缺對成本造成的壓力。西方國家在過去數年,不斷推遲退休年齡,既是因為退休金不足,也是因為人手短缺。

第二,環保成本的壓力將會不斷上升。例如中國計劃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無論是安裝減排設備或是在市場上購買碳排放權,都不約而同地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最終也會反映在物價上。

第三,中國和西方政冶分歧加劇,將會導致去全球化,令生產成本上漲。全球化的好處是各國能盡顯所長,負責生產自己成本最低的產品,再經過貿易,把產品賣到國外。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壓低了通脹。過去數年,特別是肺炎肆虐後,有不少國家突然發覺某些生產工序過於依賴別國會影響國家安全。因此這兩年,我們逐漸看到部分國家把一些生產工序回歸本土,但這樣做,難免會增加通脹壓力。

投資者要考慮的是,如以上假設真的發生的話,會如何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環球投資市場。在過去數十年,有不少人抱怨,經濟雖強,但只有收入頭1%的人受惠,大部分人實際工資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但如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員工的議價能力也會得到改善,這代表公司收入分配會漸漸會從股東移向僱員,公司盈利增長或會慢於經濟增長。

所以哪些行業可能會從通脹新常態中受益呢?當勞動人口相對於受養人口減少,公司或需要投資更多設備,來保持競爭能力,這對設備製造商應有所助益。而通脹和利率上升也通常對銀行相對有利。

不過,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如真的能取代部分人的工作,或者能緩解撫養比率上升問題,通脹壓力也有機會能因此而降低。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閣下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每個基金可能有不同的基礎投資,並面臨許多不同的風險,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並且僅在本資料發佈之日為最新的。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

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差異,概以英文版本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