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的機遇和挑戰


如果投資者去到深圳的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或許有幸能見到停泊在港口的一艘長相特別的巨輪,巨輪長約200米,和普通集裝箱貨輪敞開的載物空間不同,它的船體是封閉的,像一個白色的沙甸魚罐頭。這是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為其出海艦隊打造的第一艘船,名為開拓者1號(Explorer No.1),它可以裝載7000輛汽車。1月15日,開拓者1號載著5449輛新能源車從深圳出發,目的地是荷蘭和德國。

港口是觀察一國出口格局的最佳地點之一。近兩年,上海、寧波、深圳、青島等中國主要港口開始見到中國電動車出口的蓬勃發展。除了電動車之外,其他新能源相關的產品也加快了出海步伐,其中,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引領增長,官方甚至給了它們一個代號 “新三樣”。新三樣對應中國曾經的出口支柱“老三樣”:服裝、家電和家具。

2023年,中國的出口總體偏弱,但新三樣的出口穩步向上,三樣產品的出口額達到1.0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0%。新三樣不僅在中國出口中的佔比越來越高,在環球的市佔率也顯著攀升。數據顯示,中國已經佔全球太陽能電池出口量的80%以上,鋰電池出口量的50%以上及電動車出口量的20%以上。

普通大眾可能對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觀察不深,因為它們大多屬於工業生產的中間環節,但中國電動車的迅速發展相信大部分投資者都有目共睹。

汽車作為家庭住房以外的第二大消費品,通常購買的決定都是在仔細研究和對比之後才做出的。中國電動車不僅打開了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市場,在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國家的銷售也蒸蒸日上。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出口到歐洲約35萬台,約佔同期歐洲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的四分之一,贏得歐洲市場的認可也證明了中國電動車在性能和價格等方面的吸引力。

新三樣強勢背後的挑戰

關注中國股市的投資者可能都知道,雖然去年新三樣的出口數據靚麗,但新能源股票的表現卻令人失望。一方面是由於利率上升、流動性退潮,市場對高成長公司的容忍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新能源板塊的過度競爭和「內卷」也傷害了板塊內公司的利益。

過去幾年,國家政策對可再生能源全力支持、大規模補貼,雖然不斷湧入的資金推動了行業的高速增長,但也帶來了無序擴張和過度競爭。

2022年以來,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變得越發激烈,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為了達成雄心勃勃的銷售目標,不得不降價來鎖定市場份額。所以漂亮的銷售數據背後是許多車廠毛利率的下降。

鋰電池行業的競爭也不逞多讓。由於供應過剩,電池級碳酸鋰去年數輪降價,2022年第四季每噸鋰的平均價格還是550,000元人民幣,到2023年4月鋰價已經暴跌至約180,000元人民幣。

除了國內的激烈競爭以外,新能源出口也面臨著美國及歐洲的貿易限制。去年9月,歐盟開啟有關調查,主要因為認為中國廉價電動車氾濫歐洲市場,對歐洲電動車行業構成威脅。美國也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中極度排外的電動車補助條款,變相將中國電動車拒之門外。美國除了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25%的關稅以外,拜登政府屢次發動針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制裁,對中國部分太陽能電池出口的懲罰性關稅高達254%。

不可取代的優勢

應對國內激烈的競爭格局,新能源企業也在各展拳腳、探索出路。除了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出口力度之外,企業也紛紛出海。例如,比亞迪去年往匈牙利設廠,今年其在泰國、巴西的廠預計會開始投產。多種模式並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更大主動權。

鑒於目前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各種挑戰,新三樣能否在國際市場保持領先優勢也備受關注。我們認為中國企業的優勢不僅來源於推動規模經濟(同時也帶來激烈競爭)的龐大國內市場,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和完備的供應鏈。中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升至14年,接受過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2018年中國人均GDP為9771美元,但中國創新指數的得分已經接近人均GDP 5萬美元左右的歐洲國家。東南亞國家在創新力和技術上短期無法與中國匹敵。而歐美國家雖然在疫情後開始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回國,但其供應鏈的完備程度和反應速度也很難與中國競爭。所以,雖然新三樣面臨挑戰,但更多挑戰來自業內競爭,在國際競爭層面,中國的新能源企業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許多新能源企業正在經歷大魚吃小魚這個分化過程,小企業會逐漸退出市場,贏得行業競爭的公司也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在行業分化能見度更高之前,我們在投資中會對這些過度競爭的行業保持警惕,主要是要把握這些行業的成長空間和過度競爭導致毛利率下降之間的平衡。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閣下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每個基金可能有不同的基礎投資,並面臨許多不同的風險,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並且僅在本資料發佈之日為最新的。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

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差異,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中國經濟前景展望


環球許多媒體和經濟學家都不厭其煩地探討中國的經濟前景。有人樂觀,有人唱衰。金融時報資深專欄作家Martin Wolf(簡稱MW)前兩個月在其專欄發佈了一篇題為《We shouldn’t call ‘peak China’ just yet(不要過早預測 “中國達峰” )》的文章,既看到中國面臨的問題,也指出中國的潛在優勢,觀點中肯,值得參考。

他的論點大致可分為三部分。首先他讓讀者了解中國目前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大約在哪個水平。42年前,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2%。經過大約翻了四次後,2022年已經達到美國的28%、波蘭的一半。如果中國能達到波蘭水平的話,其總體GDP就會比美國和歐盟加起來的還要大。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988年大約和中國目前水平相近,之後用了19年才翻了一番,達到目前波蘭的水平,當中還經過了亞洲金融風暴。如中國重複韓國經驗,花19年來把GDP翻一番,那達到波蘭水平大约要等到2040年之後

第二,他明白投資者為何擔心中國經濟前景。因爲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行業。而打擊房地產行業,無可避免會令經濟受影響,同時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再加上人口老化、日益緊張的國際關係等等,短期情況的確令人擔憂。

第三,他指出投資者也不應對中國經濟前景過於悲觀,韓國曾經歷過82年的債務危機和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也有不少唱衰韓國經濟的聲音。但雨過天晴之後,韓國經濟繼續向前邁進。

最後,他也指出了幾點中國的優勢,例如近兩年每年近140萬的工程畢業生,極強的創業文化和在某些領域的領先地位,例如電動車等。MW認為中國的科技行業早已領先歐洲。

MW的論點不無道理。除此之外,作為專注中國的投資經理,我們也想補充其他幾個中國不可忽略的優勢。

第一,中國目前的基礎設施在新興國家當中無出其右,就算跟成熟國家比較,也絕不輸蝕。這使中國在吸引外資入駐方面非常有競爭力。如果外資不是考慮到分散風險的需求,而把產能向東南亞轉移,其實只基於成本的考慮,是有傾向把產能留在中國的。所以只要外資信心恢復的話,中國自有其吸引力。

第二,放眼全球,只有中國市場有若美國市場般的統一和規模,即全國上下只用一個法律制度、一個稅制、一套商貿規則、一種語言。企業在中國應會更容易受惠於經濟規模,達至比國外同類企業更高的投資回報率。經過中國市場歷練的企業也更有競爭力去霸佔其他巿場,這也是爲什麼美國比世界其他國家有更多的大型跨國企業。相信中國未來也絕對有能力培養出更多跨國企業。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閣下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每個基金可能有不同的基礎投資,並面臨許多不同的風險,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並且僅在本資料發佈之日為最新的。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

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差異,概以英文版本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