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會是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嗎?


1月中旬,中國爆發了自非典以來規模最大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一時之間,全國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在農歷春節前後長達三周的時間裏,工廠停工,交通運輸停滯,商店和餐館都被迫關門,股市更是經歷了一天重挫逾8%的噩夢,錄得自1997年3月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然而,在一片蕭瑟中,有一種經濟模式突破重圍,短期內甚至有可能成為下行大市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力。那就是大家所說的“宅經濟”。

“宅經濟”是什麽?

為了控制疫情的傳播,中國政府將“隔離”政策推行到了極致。之前需要通勤,至少是要出門才能完成的活動,全都轉移到了家中。隨著人們出門次數的減少,“宅經濟”市場迅速擴大,電商、外賣、在線教育、協同辦公軟件和遊戲等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我們更關心的是,疫情結束之後,以不出門為驅動力的“宅經濟”能維持多久呢?

“宅經濟”利好的行業

中國的電商巨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紛紛布局他們的生鮮板塊。在疫情影響下,主打凈菜配送到家的電商迎來了豐收。1月24日到2月2日,京東生鮮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15%[1]。但是,訂單量暴漲的背後是對電商運營、配貨和配送能力的極大考驗。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鮮配送品牌盒馬就因人手短缺,無法滿足大量的配送需求。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為了能買到每天盒馬新上架的蔬菜,很多人都是熬夜守在手機旁邊搶為數不多的配送名額。哪怕是午夜新出的配送額,往往也在一分鐘內就被全部搶光。在北京,盒馬僱用了因疫情而停業的連鎖餐廳服務員,讓他們幫忙做打包、運營的工作。但勞動力缺口依然很大。

民以食為天。除了電商的生鮮配送之外,送餐行業也需求漸漲。在香港,為了減少病毒人際傳播的風險,人們都選擇在家就餐代替外食。數據顯示,1月香港一主要外送平台訂單量環比增長60%[2]。2月初,隨著中國內地的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平台的增長速度更是愈發加快。

除了吃以外,大量宅在家中的人口也給許多行業帶來了商機,其中遊戲行業或是最大贏家之一。據報道,騰訊旗下的一個手機遊戲在1月最後一週打破了遊戲上線以來每日平均用戶量記錄。在春節期間,這個日均用戶量六千萬到七千萬人的遊戲,單日活躍用戶量突破一億大關[3]

此外,受疫情影響,教育部通知各省市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這直接導致全中國2.76億學生都只能開啟線上學習模式。許多線下的課輔機構一、二月的業務受到很大影響,而在線教育卻在這個特殊時期迎來了行業的突破口。原本需要花費大量推廣費用招生的線上補習機構省去了推廣費用不說,用戶量還迅速增漲。

疫情過後,“宅經濟”是否能長遠發展?

隨著中國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確診數目呈下降趨勢,人們開始走出家門,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宅經濟受益行業要如何才能鎖定優勢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顧慮。

就在線教育來說,疫情的爆發在短期內極大改變了K12課外輔導教育的行業生態。但是,在線教育用戶量井噴式爆發的同時,線上學習的模式也存在不少爭議。有報道稱家長擔憂過度使用電子屏幕會導致青少年近視率上漲,也有人質疑在線教育的質量和傳統線下教育仍有差距。雖然經過這次“被迫嘗試”之後,在線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未來行業的發展仍需突破很多瓶頸。

2月上旬,春節假期結束,幾億人開始在家辦公,對視頻會議等協同辦公軟件的需求量大增。辦公軟件在所有應用程序中的下載量名列前茅。這對於中國的SaaS(軟件即服務)行業來說是個機遇。中國的SaaS市場規模和歐美相比還相對較小。雖然現在大部分辦公軟件都是免費的,但是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未來也有機會可以獲得盈利。

在行為心理學中,有一個原理叫做21天效應。就是說當一個人重復一個動作或想法21天,這個動作就會成為他/她的習慣。如果21天效應也適用於行業發展的話,那“宅經濟”剛好站在量變和質變的臨界點上。沒有人知道“宅經濟”中的各個行業是否都能笑到最後。但是中國古話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對於那些辦公軟件或者生鮮電商來說,這次疫情至少稱得上是他們開啟他們未來征程的一把鑰匙。當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 資料來源:京東,截至2020年2月

[2] 資料來源:南華早報,截至2020年2月

[3] 資料來源:南華早報,截至2020年2月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及截至本介紹的日期。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