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新興市場或跑贏美股


在過去12年,美國股市大幅跑贏新興市場,原因眾多,包括強美元、美國從依賴能源進口到自給自足、其經濟也受惠於科技創新,特別是網絡公司先行優勢,不斷擴展環球市佔率,達成可觀的經濟規模等等。

推動股市的長期和短期因素不一樣,本文主要從短期因素分析,估計今年新興市場有大機會一雪前恥,跑贏美市。

在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中,中國佔比最大,達約1/3,第二名的台灣佔14%(其中近一半來自台積電一家企業),第三名的印度佔13%,第四和第五名韓國和巴西共佔17%。餘額的佔比有不少都來自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國。所以,總體來看,若不看台積電的佔比,中國和印度在新興市場中應是影響最大的。只要兩國經濟改善,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增加,其他新興經濟體大概率也會因此得益。

首先,從經濟層面來看,今年美國出現衰退的機會不低,有不少領先指標已經估計美國經濟將會出現收縮。去年美國股市下跌,主要還只是估值的下跌,美市還未反映經濟收縮對企業盈利的影響。不過,如果聯儲局突然由鷹轉鴿,在年中便開始減息,這或會抵銷經濟衰退對美國股市的影響,但目前看來發生的機會不大。

至於中國,疫情大概率已經見頂。政府對房地產和互聯網公司的監管看似也已經放鬆,估計經濟復甦可期。另外,中美審計問題的解决對股市也有一定幫助。

至於另一個主要新興市場印度,近期經濟發展也出現積極信號。2008年環球金融風暴中,政府超額借貸救經濟,導致08年之後印度的企業破產率居高不下。過去數年,企業逐漸從破產的困境中慢慢恢復過來。銀行貸款最近開始回升,銀行壞帳問題逐漸得到改善,企業負債對GDP的比率也在降低。雖然印度股市的估值偏高,但綜合來看,相信今年印度市場的利好因素應會多過美國。

經濟復甦貢獻了盈利上調空間,但還需要資金流來推動股市上升。從中國信貸脈沖可以看到,國內資金情況在過去一年,由緊改善到中性,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卻仍然在上升趨勢中。美國期貨市場目前估計,年中聯邦基金利率會大約在5%水平,直到今年底才會開始有下調空間。由此可見,鬆緊有別之下,中國股市表現應相對美股優勝。至於國外資金流,也有機會隨著美元見頂而改善。從歴史上來看,美元貶值通常對新興市場經濟和股市有利。

總結來看,新興市場今年有機會一洗頹風,跑贏美國股市。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並且僅在本資料發佈之日為最新的。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

2023年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


在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和股市可謂經歷內憂外患,外患包括環球央行為打擊通脹而收水、外國繼續透過不同手段來制裁中國、美國加強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會計審核監管和潛在外資撤離中國的風險。內患則包括防疫封城措施影響經濟,還有收緊對房地產、互聯網平台和課補機構的監管。新年到來之際,為大家總結以上各因素的最新發展。

環球央行收水進入尾聲了嗎?

漸漸進入尾聲。美國通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商品通脹正在改善中,油價受經濟減速所影響,已經從2022年中高位下跌了大約1/3。跨太平洋貨櫃運費過去一年也從高位下跌了約八成。食品價格估計也已經接近頂峯。第二部分為住房通脹,US Case Shiller 房價指數(CS指數)通常領先租金指數14個月左右, CS指數已經見頂回落,因此估計租金亦已離頂峯不遠。最後一部分是黏性較大的服務業通脹,暫時看來向上趨勢繼續。可幸的是商品通脹的下降幅度大於服務通脹的上升幅度,所以整體通脹升幅正在放緩,但估計聯儲局需要等到服務通脹見頂後,才會有減息空間。利率期貨目前預測聯邦基金利率大約在2023年中4.9%水平見頂,但要到年底,息率才會有下調空間。

國內資金流情況是否正在改善?

資金情況持續改善中。截至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64.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4%。增速比10月有所加快。人民銀行行長易剛近期也表示2023年央行會保持M2和社融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值得注意的是,12月初國內出現了懷疑為測試「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簡稱為MMT)的交易,央行直接向財政部購入了國債。在疫情期間,美國使用了輕量化的MMT,造就了疫情牛市和隨之而來的通脹。MMT是七傷拳,挽救經濟之外,其通脹副作用相當明顯。美國也是因為疫情爆發,擔心量化寬鬆效果不足才敢採用。中國利率仍然遠高於零,量化寬鬆也未出台,再加上國內銀行主要由政府控制,只要政府推動,不存在不願意貸款的情況。至於 MMT的效果,則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美元是否見頂?

從歷史上來看,弱美元有利於改善環球資金流,對新興市場經濟和股市帶來支持。在過去一年半,美國經濟相對強勁,再加上領先加息周期,導致了美元強勢。目前美國加息周期看似進入尾聲,對美元支持也已經開始減弱,對改善環球資金流應有幫助。影響一國貨幣匯率的因素很多,利率只是其中之一。暫時美國經濟前景相信仍然比大多數已發展國家強,如要見到像2002到2008年般的美元熊市,暫時機會不大。

各國對中國的制裁見底了沒有?

暫未。美國正聯同其他國家繼續打擊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荷蘭ASML高階光刻機是獨市生意,日本手執了半導體超高純度化學品的話語權,美國控制了芯片的設計軟件,台灣台積電也控制了高階晶片的製造,這四座大山暫時難以攻破。但有幾個行業,中國目前是領先世界或跟國外並駕齊驅的,例如電動車、電動車電池和光伏太陽能板等等。汽車行業佔日本GDP大約12%,由此可見汽車業對其經濟的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看來,日本正在落後於電動汽車競賽。電動車需要電池技術和軟件設計能力,中國兩者不缺。如果中國能把握當前機會,用其龐大的經濟體量來加速發展行業經濟規模,便有機會取代日本,成為電動車大國,這對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相當重要。未來主要風險在於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制裁如何影響電動車行業發展。

美國上市中概股退市風險正在減退?

情況漸漸改善。中國最近批准美國派出會計師審閱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的會計底稿,短期內紓解了美國上市中概股的退市風險。

國內政策是否已轉向?

國內防疫政策已經全面放鬆,這對恢復正常生活和經濟大有裨益,相信工業生產和消費也會盡快恢復正常,經濟會出現強勁復甦。

至於房市和互聯網政策也正在改善中。

中國政府在11月下旬推出的「金融16條」,准許房企債務延期和要求銀行加大對房企融資的支持,正是回應房企所遇到的困難,房企資金鏈有望進一步獲得改善。雖然房住不炒仍然是主調,但最差的情況應已過去。加上國內銀行主要由政府擁有,系統性風險不大。現在中國逐漸向房市適度放水,這應會減少民眾的擔憂,並增加消費信心和市場需求,對整體經濟有幫助。此外,政府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態度也出現了改變,例如批准新遊戲的推出等。這都將有利於2023年經濟的復甦。

外資撤離情況如何?

數字上暫未看到有撤離情況。雖然不斷有報導稱外資正在撤出中國,但目前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還未看到。2021年外國公司直接投資中國更達到史上第三高,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也非常可觀。估計中國工業已經從低增值小額投資的裝配線,轉到中高增值需要大額投資於設備的工廠。安裝裝配線只需數個月時間,業務難度在於管理成千上萬人的裝配線工人團隊。而投資大額工業設備則需要長遠規劃,比如說一間化工廠的投資期可能長達數年。所以我們現在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看到的外國直接投資數據,可能已經是數年前規劃下來的。至於未來變化如何,投資者還需拭目以待。

總體而言,大部分影響中國股市的因素在改善中。2023年中國股市柳暗花明的機會正在不斷增加。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並且僅在本資料發佈之日為最新的。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