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中報業績期裡面,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業績增長普遍穩健,股價也應聲向上。但電商領域增長最快的公司卻不走尋常路。雖然這家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達到86%,理應是令投資市場滿意的增速。然而,公司在業績電話會上“大暴雷” 。首先表示,由於競爭加劇,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可能會下降;更重要的是,公司未來幾年不會進行回購或者分紅。
消費行業競爭加劇已經算是中國市場人盡皆知的事實,對未來業績給出悲觀展望以降低投資者預期的公司也不少,所以前兩點帶來的衝擊並不算最大。但公開明確表示不會回購及分紅顯然是踩了當前市場的尾巴。尤其是,據金融時報報道,這家公司賬上的現金達到380億美元之多,是環球股票市場所有不分紅或回購股票的公司中最多的,超出第二名特斯拉現金規模的兩倍。如此“鐵公雞”,其股價一周內暴跌三成也不足為奇了。
中國企業股票回購蔚然成風
熟悉中國市場近況的投資者應該可以見到,分紅、回購等提升股東回報的操作,已經不再是傳統行業的專利。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美團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今年都先後在港股市場進行了巨額回購。這些股價比高峰時期下跌了不少的互聯網公司向市場發出股價被低估的訊號,表明對自己未來發展的信心。
不單是互聯網公司,港股市場今年整體都掀起回購潮。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已經有223家公司實施回購,較去年同期增加83家;合計回購金額達到180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74%[1]。
從回報來看,有股份回購的公司股價表現也往往較好。標普500回購指數追蹤美股市場裡面回購比例最高的100家公司的表現。在截至2019年底的20年中,該指數有16年跑贏標普500,20年平均每年跑贏5.5%。
圍繞提高股息率的改革
除了股份回購以外,港股和A股分紅的公司數目也創新高。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統計,截至8月末,A股市場有677家上市公司公佈了一季度和半年度現金分紅預案,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500家。有480家公司近5年首次實施半年度(季度)分紅。科創板亦有80家公司中期分紅,公司數量是去年的5倍。
從分紅規模來看,國有的銀行、能源和公用事業公司名列前茅。國企的分紅率一直較民企高。過去15-20年,可以明顯見到國企/央企不斷提升分紅比率。例如,2002財年,中國移動和中海油分別派發盈利的20%和25%作為股息,而2022財年,這兩家公司的派息比例提升至了67%和43%。從去年1月開始的新一輪國企改革也重點強調要進一步改善投資者回報。
與積極回購股份的公司類似,慷慨派息的公司股價表現一般也較好。追蹤100隻分紅穩定的大中型公司的中證紅利指數,2023年跑贏滬深300指數超過10%,今年年初以來的跌幅也小於滬深300指數[2]。
中國的分紅主題還處於起步階段
雖然中國企業的分紅率總體處於上行趨勢,但是與環球其他市場相比,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過去5年中國企業的股息支付率(dividend payout ratio)是30%,環球平均是48%,歐洲則高達64%。中國的股息支付率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印度等亞洲其他市場。但事實上,中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並不比這些市場差。從資本充裕程度看,中國上市公司(除金融業外)資產負債表坐擁18萬億人民幣現金,佔市值的23%,應該有能力提升派息、分紅的空間。
高盛認為,中國的高息主題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政策、自由現金流、降息等因素催化下,紅利資產受追捧有機會成為一個長期結構性趨勢。
從供給的角度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下一個階段,發展的“質”比“量”更加重要,經濟增速預期也會相應放緩。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成長股所需要的估值擴張會更難實現。許多行業產能過剩也令盲目擴張變得更不可取。因此,企業的盈利可以用來提升投資者回報。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隨著中國人口進一步老齡化,對穩定、可靠收息股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和市場機制的完善,提升投資者回報這一主題未來發展的空間廣闊。
[1]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4年8月31日
[2] 資料來源:彭博,截至2024年8月31日
免責聲明
這份文件是基於管理預測及反映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在截至這個日期的看法,所有這些資訊都隨時有所變化。在編制這份文件時,我們依賴和假設了所有可以從公共來源獲得的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沒有進行獨立的驗證。本文件中的所有意見或估計全是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至這個日期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投資基金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不可作為日後表現的基準。閣下有機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投資,閣下不應單靠此宣傳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每個基金可能有不同的基礎投資,並面臨許多不同的風險,建議閣下投資前請參閱基金說明書,了解風險因素等資料。閣下如有疑問,謹請與閣下的財務顧問聯絡及諮詢專業意見。此文件由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刊發及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資料提及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目標價格及未來表現預測並不獲確保能達至的。投資組合內的現有投資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討論的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 有關本文所述特定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任何提述戓推論並不構成購買, 出售戓持有該行業的證券或該公司證券的建議。請注意任何行業、證券或證券類別的未來表現預測將隨時變改並且僅在本資料發佈之日為最新的。目標價格只作為所設定目標及並不能視為保證或確認本資料提及的行業的投資、資產或資產類別將來可達至的結果。
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差異,概以英文版本為準。